导语:腰痛是许多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症状。医院接受拍片检查时,有时会被诊断为“腰椎滑脱”。这一诊断可能会让患者感到困惑,他们可能会问:“什么是腰椎滑脱?它严重吗?我需要手术吗?我会不会瘫痪?”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我们将深入探讨腰椎滑脱的定义、成因以及症状。
腰椎滑脱,可以简单理解为腰椎的“脱位”。我们的脊柱,宛如一座由26块“积木”精心搭建的“高塔”,这些“积木”在正常情况下会保持精确的上下契合。然而,当某块“积木”发生位移时,便称之为滑脱。腰椎滑脱正是如此,它指的是腰椎中的某一块“积木”与相邻的椎体发生了向前或向后的错位。若患者同时出现临床症状,则被诊断为腰椎滑脱症。
腰椎的“积木”们天性活泼,其正常活动范围广泛。然而,正是这种活动性需要得到妥善的约束。腰椎周围的韧带、肌肉、关节以及椎间盘等结构,如同固定装置一般,确保了腰椎在大幅度的运动中仍能保持稳定。但若这些固定装置出现故障,腰椎便可能失去控制,从而发生滑脱。
目前,腰椎滑脱的主要病因被归纳为两类:一是椎弓根发育不良,这类患者的腰椎结构本身存在缺陷,导致稳定性不足;二是椎弓根峡部裂,即椎弓根峡部因各种原因出现断裂,进而引发连接不稳。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腰椎滑脱的发生。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腰椎支撑结构逐渐老化,稳定性减弱,从而引发滑脱。这种滑脱多见于腰4/腰3/4和腰5/骶节段。外伤性因素:剧烈外伤可能导致腰椎支撑结构破坏,引发骨折,进而增加滑脱风险。病理性原因:腰椎肿瘤或骨质疏松等疾病会破坏腰椎骨质量,增加脆性,导致滑脱。医源性因素:某些外科手术可能破坏脊柱稳定性,从而引发滑脱。
腰椎滑脱会对周围的神经造成压迫,导致椎管内空间变小,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腰痛等。大多数腰椎滑脱患者长期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腰骶部疼痛:通常表现为钝痛,劳累或扭伤后可能持续存在。疼痛在站立和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坐骨神经受累:滑脱可能压迫坐骨神经,导致臀部、大腿后方及小腿等区域持续或阵发性疼痛和麻木。间歇性跛行: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时,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休息后缓解。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严重滑脱可能压迫马尾神经,导致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腰部形态改变: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等形态改变,甚至影响走路姿势。
03
在治疗腰椎滑脱时,我们可以根据滑脱的程度和患者的症状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通常,对于I°和II°的腰椎滑脱,且没有神经症状或腰痛不剧烈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这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增加腰部负担的活动、理疗如红外或热疗,以及口服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或芬必得。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对胃产生副作用。此外,配戴腰围或支具也能减轻腰部负担,缓解症状。
然而,当腰痛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滑脱严重,出现腰椎不稳或继续滑移的趋势;滑脱导致神经根受压出现相关症状;或马尾神经受压导致大小便障碍等严重症状时,手术治疗可能更为合适。手术方式包括脊柱后路融合术、椎管减压扩大成形术以及滑脱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等。医生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手术过程通常包括神经减压、复位和融合三个步骤,旨在解除神经压迫、恢复腰椎位置并增强稳定性,从而防止滑脱的复发。手术后,患者通常在3天左右即可下地活动,但需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限制活动量。此后,活动量可逐步增加,至6个月后,患者可完全恢复自由活动。术后,90%以上的患者会感受到下肢疼痛的明显缓解,行走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若再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直腿抬高锻炼等康复治疗,多数患者能恢复正常生活,预后良好。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段提到的专家——许鹏。许鹏博士,海军医院脊柱外科的副主任医师,是国内知名的脊柱微创外科专家。他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术,尤其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担任多个学术职务,包括国际AO内固定协会会员、北美脊柱学会会员等,同时还是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他的科研成果丰硕,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