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的积累损伤,引起局部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其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疾病类型
根据病因不同可将腰肌劳损分为动力性和静力性两种类型。其中,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的人群多患动力性腰肌劳损,而久坐和久站的人群多患静力性腰肌劳损。
病因
腰肌劳损多因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积累性、机械性、慢性损伤,或急性腰扭伤后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转为慢性病变后引起的无菌性炎症。
基本病因
急性损伤未愈
腰部急性扭伤后,局部肌肉、韧带等组织受损,若失治或误治,损伤未能恢复,迁延成为慢性。反复多次腰肌轻微损伤亦可导致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炎症反应
腰部长期过度负重或长期腰部姿势不良,使腰部肌肉、韧带软组织损伤逐渐形成无菌性炎症。
如搬运工腰背部经常过度负重、过度疲劳,长期伏案工作者姿势不良、弯腰持续工作时间太长等积累性劳损
这种长期积累性劳损导致了肌肉、韧带(常见于棘上韧带)慢性撕裂,出现炎症反应,以致腰痛持久难愈。
腰椎先天畸形及后天损伤
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椎弓根断裂等,以及后天性损伤,如腰椎压缩性骨折、脱位和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这些都可造成腰部肌肉、韧带的平衡失调,而引起慢性腰肌劳损。
如何预防:
1.防止潮湿,寒冷受凉
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
2.急性腰扭伤
应积极治疗,安心休息,防止转成慢性。
3.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
要做好准备活动。
4.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
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在僵坐一小时后要换一个姿势。同时,可以使用腰部有突起的靠垫为腰部缓解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腰肌劳损。背重物时,胸腰稍向前弯,髋膝稍屈,迈步要稳,步子不要大。
5.防止过劳
腰部作为人体运动的中心,过度劳累,必然造成损伤而出现腰痛,因此,在各项工作或劳动中注意有劳有逸。
6.使用硬板软垫床
过软的床垫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一张10厘米厚的软垫。
7.注意减肥
控制体重,身体过于肥胖,必然给腰部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中年人和妇女产后,为易于发胖的时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
文章来自网络收集,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