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脱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有效预防腰椎融合术后Cage下沉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骨科文献3岁生日,年铁杆会员招募审稿专家看了题目就拒稿,为什么?骨科文献:年全年文章年付费阅读:Injury:小转子骨折影响屈髋功能?一定需要固定吗?Injury:循证医学,多发肋骨骨折需要手术吗?Injury:多发骨折髓内钉固定的止血带对呼吸有影响吗?JBJS:大数据,手术入路和髋关节置换翻修的关系JBJS:异位骨化对直接前侧入路THA患者自我报告评分的影响JOT:股骨头骨折10年以上随访,结果究竟如何?JOT:肩峰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重建疗效会怎样?JOT:锁骨中段骨折,蝶形骨块有特点JOT:肱骨干骨折愈合的2种评估指标,可靠吗?Injury:下胫腓联合融合术治疗frank下胫腓不稳Injury:循证医学:后倾角和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再手术的关系Injury:循证医学:感染性骨不连,何时植骨效果最佳?Injury:掌侧钩钢板治疗掌侧劈裂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Injury:转子间骨折AO新分型,真香JOT:低能量股骨颈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技术JOT:来自FDA的数据:Gamma3为什么断裂?JOT:胫骨髓内钉:髌上入路好在哪?JOT:胫骨平台骨折,外侧牵开器不会损伤腓总神经JOT:循证医学:老年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还是股骨远端关节置换?JOT:循证医学:老年尺骨鹰嘴骨折:手术还是不手术?JOT:前方钢板治疗移位型髌骨骨折手术技巧:钩钢板治疗内踝骨折手术技巧:桡骨远端骨折的指套牵引JOT:循证医学:骨块掉了怎么办?JOT: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股骨短缩和髋内翻问题JOT:什么样的骨碎块会导致股骨干骨折二次手术?骨科空心器械内残留的骨质碎片经灭菌后是无菌的吗?JBJS:大数据告诉你半髋置换选双极股骨头还是单极股骨头JBJS:同时双膝关节置换真的不安全Injury:微创DAA双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Injury:哪些因素决定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的非内固定治疗?BJJ:门诊关节置换患者,哪些需要检测血红蛋白?BJJ:下肢复杂骨折,消肿靠抬高还是上气压?Injury:肱骨干骨折,钢板固定还是保守治疗?Injury:多图讲解改良Frosch入路一次性处理后柱和外侧柱平台骨折Injury:B型踝关节骨折,外踝钢板放后外侧vs外侧Injury:胫骨骨折髓内钉:复位固定的小钢板,有不良影响吗?Injury:骨折感染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Injury: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看不见的失血?JOT:循证医学: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哪种治疗是最佳?JOT:评估骨不连有无感染,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统统不好使!JOT:肘关节骨折脱位术后不稳,外支架是动态固定还是静态固定呢?JBJS:不稳定关节外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pk钢板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Injury:胫骨平台骨折的内侧关节面塌陷JBJS:无止血带局麻下做踝关节骨折?怎么做?JOT:老年髋部骨折,没必要进行心脏病会诊和检查JOT:系统评价: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后的感染问题JOT:髋臼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口内撒抗生素能不能降低感染风险?Injury:转子间骨折PFNA固定是否要放引流?有好处吗?Injury:三踝骨折,后踝无固定情况下何时拆除下胫腓联合螺钉?Injury:移位、翻转的碎骨块是股骨髓内钉切开复位的理由吗?Injury:大数据,什么季节的髋部骨折最容易出现术后感染?Injury:股骨颈骨折后倾角超过这个数,就去换关节吧!Injury:手指手术,选择掌侧皮下神经阻滞还是传统背侧神经阻滞?JBJS: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骨不连是因为啥?JOT: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需要注意的4个技术指标JOT:C臂铺巾防污染,哪种方法是最好?Injury:关于Logsplitter损伤,我们知道多少?Injury:不稳定性近节指骨关节外骨折的“双皮质克氏针”技术Injury:儿童胫骨骨折:打个牵引还是弹性髓内钉?Injury:受累小于25%的后踝骨折,固定还是不固定?Injury:65岁以下严重外翻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原位固定vs复位固定?Injury:循证医学:无移位股骨颈应力骨折如何治疗?Injury:老年髋部骨折,需要在24小时内手术吗?Injury:什么样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容易愈合?Injury:循证医学,非工作时间内做髋部骨折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吗?Injury:转子间骨折,短钉的最长固定长度是多少?Injury:循证医学:胫骨髓内钉,髌上入路vs髌下入路,哪个更好?Injury:髋部骨折,延迟手术和早期活动能够功过相抵吗?Injury:循证医学:肱骨干骨折,选择ORIF还是MIPO?Injury:循证医学,股四头肌完全断裂,怎么修复?选择TT还是SA?Injury:手腕部克氏针固定,突出体表不换药如何做到0感染?Injury:低切迹钢板固定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手术技巧

KEYPOINT

1.根据Cage材质、手术方式、评估工具不同,Cage下沉的发生率为15.9%-70%;

2.腰椎融合术后Cage下沉的危险因素包括:较高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较差(BMD),术前椎间高度较低,Cage位置靠后,较窄的Cage(前后径较小),选用Cage高度较手术节段邻近的上一节段椎间隙>1.3mm;

3.当遇到BMI指数较高,骨密度较差,术前椎间高度较低等腰椎融合术后易发生Cage下沉的高危患者时应尽可能选择高度与手术节段邻近的上一节段椎间隙高度相近的、较宽的(前后径较大的)Cage,并且Cage放置位置应靠前。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其包括很多术式,如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等,在融合时使用Cage可以有助于恢复椎间隙的高度,提高生物力学强度,促进椎间融合等多方面的优点,但使用Cage也有其特有的并发症,如Cage下沉。有报道称,根据Cage材质、手术方式、评估工具不同,Cage下沉的发生率为15.9%-70%。而一旦发生Cage下沉将可能导致椎间隙高度进行性狭窄、影响脊柱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预后不良,因此了解Cage下沉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也就极为重要,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几篇文献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

1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后Cage下沉

本文献为研究患者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发生的Cage下沉危险因素,回顾性研究了行TLIF术的93位患者(共个节段),至少对其随访两年,将Cage向邻近椎体移动超过2mm定义为Cage下沉,根据其是否发生Cage下沉将其分为两组。通过对比其人口统计学因素、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参数来确定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显示:Cage下沉总发生率为34.1%。发生Cage下沉的危险因素为:较高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较低,术前椎间高度较低(椎间盘高度可用Farfan指数来表示,具体测量方法见下图)以及较低的Cage中心点比率(CPR,如下图所示)。发生Cage下沉的患者较没有发生Cage下沉的患者Oswestry残疾指数(ODI)的改善水平显著降低。

图注:椎间盘高度可用Farfan指数,椎间隙前缘高度(a)和椎间隙后缘高度(b)之和除以椎间隙矢状面宽度(c),即Farfan指数=[(a+b)/c]*%;Cage中心点比率(CPR)指Cage中点距下椎体的上终板后缘的距离与下椎体上终板长度的比值,即CPR=(x/y*%)。,当CPR>0.5表示Cage位置靠前,较低的CPR也就代表着Cage位置靠后。

最终得出结论:较高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较差(BMD),术前椎间高度较低以及Cage位置靠后是Cage下沉最显著的危险因素,Cage下沉会导致患者术后ODI改善水平显著降低。如有可能Cage放置时应尽量靠前。

2

外侧椎间融合术后cage下沉

该文献作者通过对比使用两种不同宽度的Cage(18mm和22mm,见下图)以探索Cage宽度对术后Cage下沉的影响,并根据Cage下沉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四级(0级、I级、II级、III级,如图所示)。46位患者(共61个节段)使用了前后经为18mm的Cage,28位患者(共37个节段)使用了前后经为22mm的Cage。术后12个月时,30%的18mm组和11%的22mm组出现了II级或III级Cage下沉。

图注:左侧为宽度18mm的Cage,右侧为宽度22mm的Cage

最终作者得出结论:较宽的Cage可避免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较高等级的Cage下沉的发生,并且Cage下沉主要发生在融合节段的下段椎体。

图注:根据侧位X线片,测量Cage下沉到椎体终板内的量将其分为四级:0级(0%-24%);I级(25%-49%);II级(50%-74%);III级(75%-%)。0、I级为低等级下沉,II、III级为高等级下沉。

3

腰椎间盘高度与Cage下沉的关系

该文献作者为探索椎间隙高度与腰椎椎间融合术后Cage下沉之间的关系,将89位行TLIF术的患者纳入研究,通过MRI测量患者术前手术节段椎间隙与邻近节段椎间隙的高度,通过CT测量患者腰1椎体的Hounsfield单位(HUs,一种用于评估患者骨密度情况的单位,其值越低代表患者骨质疏松情况越严重),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患者手术节段如何,L1椎体HUs值较低的患者(即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患者),更易在腰椎融合术后发生Cage下沉。选用Cage的高度如较手术节段邻近的上一节段椎间隙>1.3mm,则患者术后更易发生Cage下沉(敏感性为93.3%)。图注:左图为患者术前MRI结果,可以看出患者手术节段(L4/5)椎间隙高度为0.77cm,手术节段邻近的上一节段(L3/4)椎间隙高度为0.96cm,术中选中Cage的高度为1.4cm。右图为该患者术后复查时的CT结果,可见观察到患者术后发生了Cage下沉。笔者注:通过这几篇文献,我们可以看出腰椎融合术后Cage下沉的危险因素包括:较高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较差(BMD),术前椎间高度较低,Cage位置靠后,较窄的Cage(前后径较小),选用Cage高度较手术节段邻近的上一节段椎间隙>1.3mm。一旦发生Cage下沉,患者Oswestry残疾指数(ODI)等预后水平也会降低。因此,当我们遇到BMI指数较高,骨密度较差,术前椎间高度较低等腰椎融合术后易发生Cage下沉的高危患者时应尽可能选择高度与手术节段邻近的上一节段椎间隙高度相近的、较宽的(前后径较大的)Cage,并且Cage放置位置应靠前。

审稿:王庆德

供稿:邵哲

编辑:张振辉

参考文献

1.YaoYC,ChouPH,LinHH,WangST,LiuCL,ChangMC.RiskFactorsofCageSubsidenceinPatientsReceived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Spine(PhilaPa).;45(19):E-E.PMI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