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脱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种偷懒叫背着宝宝出门,家长方便省事 [复制链接]

1#

家有宝宝的都知道,不管外面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都无法挡住孩子们出门玩耍的热情。

只要家门一打开,宝宝一准乐呵呵,回到家门口,宝宝一秒变脸。

虽然宝宝跟大人相比,重量并不重,但即使是个婴儿,大冬天的穿着厚厚的棉袄带出门,也能把家长累得够呛。在无法阻挡孩子出门的热情下,家长只能借助辅助工具,让自己出门变得更方便了。

而把宝宝背着身上是不少家长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手的压力,同时还可以腾出双手,丝毫不耽搁自己买个菜或者拎个东西。

然而这种看似简单方便的“带娃神器”却可能给娃带来伤害。

年4月美国儿科学会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年到年间,每年有约婴儿因育婴产品相关的伤害被送至急诊,其中婴儿背带相关的比例最高,占到了19.5%。

为什么不建议长期“背着”孩子出门

错误的背法容易影响宝宝的髋关节宝宝的髋关节大约要2岁左右才发育完全。宝宝出生后,屈肌的肌力比伸肌的大一些,所以宝宝的下肢基本上是处于M型的,也就是屈曲的状态,这对宝宝的髋关节发育是有利的。

但是给宝宝背在背上,有的家长会选择直接把腿绑直,有的用不合适的背带,宝宝的双腿处于下垂的状态,而不是让宝宝大腿和漆关节能得到支撑的M型,这两种方式都容易引起髋关节脱位或者发育不良,影响宝宝的骨骼健康。

为了防止宝宝掉落,把宝宝背上时通常也需要用绳子绑紧,不利于宝宝血液循环。

2.影响宝宝的脊柱发育

婴儿刚出生时脊柱几乎是直的,没有成人特有的弯曲,而1岁以内是宝宝脊柱发育的关键时期。

出生2-3个月后出现颈椎前突,6-7个月开始出现胸椎后突,1岁左右形成腰椎前突。

所以宝宝不同的月份需要家长采用不同的抱姿。比如前三个月,尽量减少宝宝竖着的时间,因为宝宝的头跟身上的骨骼发育不均衡,宝宝的头部较重,而颈部肌肉和骨骼不足以很好地支撑宝宝的头部,所以即使给宝宝竖抱拍嗝,也要用手护住宝宝。

三个月后,宝宝通常能很好地抬头,但是宝宝的6个月前胸椎后突没有完全形成,骨骼也没有发育好,过早或过多坐着会导致宝宝出现脊柱畸形,比如脊柱侧弯或者脊柱向前形成驼背的姿势。

而对于小婴儿来说,长期背带背着容易使宝宝的颈部或者脊椎受到伤害。

3.不利于观察宝宝的情况,减少宝宝的安全感

加拿大一位儿童和家庭健康护理学教授提到:宝宝面朝前被背着往前走,感受到的可能不算快乐,而是不安和恐惧。

看到过不少家长,背着宝宝出门,自己跟旁边的人聊得热火朝天,跟宝宝全程没有互动,甚至宝宝睡着都不知道。

三岁以内是孩子跟家长建立依恋关系的时候,孩子需要家长跟自己的大量的互动,以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同时,3岁以内孩子宝宝大脑发育、语言发育最快的时候。据研究,儿童出生后每秒会产生-条神经连接,而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的教育资源。

如果家长每天把宝宝背着,缺少互动跟交流,对孩子的安全感以及大脑发育都是不利的。

美国消费品安全协会建议,最好不要给4个月以下的宝宝使用背带,即使可以坐的背带,也要在6个月之后再用,而且要选择可以让腿部保持“M”型的背带,并尽量减少使用时间。

而对于把宝宝背在背后的背带,因为家长不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