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脱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山雪道救死扶伤冬奥足音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滑雪医生和巡逻队员在测试活动中转运受伤运动员。

滑雪医生在雪道上练习滑雪技术。

袁强在指挥室工作。

“别动我,你们不专业!”看到前来施援的医生,受伤的残疾人运动员态度坚决,不愿接受治疗。

这是今年2月,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相约北京”测试活动中出现的一幕。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副医疗官、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袁强记忆犹新。

“一听就知道,这名运动员在国外参赛经验丰富,对医疗救援流程很了解,但是对我们还不够信任。”袁强回忆道,运动员当时出现了肩关节脱位,“对我们来说,这样的伤病‘手到擒来’。医生迅速成功复位,疼痛立马缓解,运动员见识了中国‘滑雪医生’的实力”。

从零开始正式“成团”

位于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是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场。作为冬奥项目中的“速度之王”,高山滑雪运动员从长度约米、落差近米的赛道滑下时,最高速度可达千米/时。风驰电掣极具观赏性,但也给医疗救援带来极大挑战。

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专业的医疗保障更无从谈起。为此,北京冬奥组委等部门在年成立“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来自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的40多名医护人员通过选拔考核,成为驰骋雪道的“滑雪医生”。

“刚进队时,我对高山滑雪没有什么了解,以为跟平时的休闲滑雪差不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副医疗官、医院创伤骨科医师郭祁是“梦之队”的一员。队伍组建时,他作为代表到加拿大考察高山滑雪世界杯医疗保障,一下子“开了眼界”。“在加拿大,很多参与雪上急救的医生从小就会滑雪。高山滑雪赛道的滑行难度、极端条件下的救援和装备要求,跟休闲滑雪完全不一样。”郭祁说,尽管有滑雪基础,自己的心里仍然很忐忑。

与一般的滑雪赛道不同,高山滑雪赛道使用的是“冰状雪”,表面非常光滑,危险系数极高。据统计,在国际大赛上,参赛选手的受伤几率高达15%,赛场工作人员也是“高危人群”,这些都属于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

迎难而上,年雪季,中国滑雪医生正式“成团”。滑雪技能强化培训,是“滑雪医生”跨越的第一道难关。

根据国际雪联规定,在高山滑雪赛场,一旦运动员发生受伤事故,救援医生必须4分钟内赶到现场。“实际上,算上清空赛场等必要的流程,通常留给滑雪医生的时间只有不到1分钟。”袁强说,这对于医生的滑雪技能提出了极高要求。

从年开始,队员们每个雪季都要集中参加4次(周)滑雪培训。为了让滑雪技能“炉火纯青”,许多医生在繁忙的门诊和手术之后放弃休息,自费练习。

在“梦之队”中,担任领队的袁强是唯一一个“零基础”的队员。

“比赛时,我在指挥室中安排各站点滑雪医生的行动。虽然不用上雪道,但只有自己学会滑,才能更好地了解每个滑雪医生的水平和特点。”袁强说,学滑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目标:用一年的时间超过一半队员。

一个雪季之后,袁强果然没有食言。团队医生的滑雪技术同样迅速提升,通过了国际雪联的专业考核,得到了各国专家的认可。

高强度的训练压力下,包括袁强在内的不少医生都受过伤。

“腰椎骨折、锁骨骨折、肋骨骨折、踝关节骨折、肩关节骨折……”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医疗官、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梁学亚说,“虽然受了伤,可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