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www.yushiels.com/m/这个春天他两次战斗在抗疫一线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要经历无数次的锻炼与考验。在年春天,安丘市白芬子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张可富收获了很多。3月支援潍城抗疫、4月支援安丘的抗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从而也意识到: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年3月,潍坊出现疫情,潍城告急!
消息传来,张可富和他的同事们立刻响应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大家纷纷踊跃报名。
年3月11日,接到通知,15分钟后立刻出发,动身到安丘集合。12点40分,张可富从工作单位白芬子卫生院驾车与拉上同事、护理科护士长李东荣,在来不及和家人告别的情况下,携带3天所用的应急防护用品,以时速码的速度,直奔安丘市卫健局。于13时19分到达市卫生健局时,支援潍城的大巴车,已等候在卫生健局大楼前,整装待发。
大巴车13时34分,满载着安丘医护人员的豪情出发。安丘市政府一位高市长,卫健局医政科科长杨明涛带队,医院张帅副院长领队,80多人奔赴管控区潍城北关街道。
14点57分,张可富与同事,护理科护士长李东荣,携带应急防护用品,在指定地点下车。
疫情就是命令,因为准备充分,他俩一分钟不敢耽搁,随即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直至20点50分,他们检测完该小区所有人员,中间没有喝一口水,上一趟洗手间。完成任务,返回北关街道时,还有部分同事未回。
等大家都完成工作,统一到达住宿地维也纳酒店时,已经是午夜24点30分了。
第二天(3月12日),安丘市卫健局监察室主任郑明明接替杨科长,带领他们于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达潍城北关街道领取任务后,各小组再分头实行核酸检测任务。
春暖乍寒,天气忽冷忽热,3月11号来的时候,温度还是20多度,我穿的很少,同事李东荣也穿得不多,没想到寒流降温,13日、14日、15日天气竟然聚降至5度,因为走得急,他们都没有带多余的衣服,同事李东荣的手指已经冻得通红,不听使唤了,但还是坚持到完成任务(份),过后,张可富问她,你哪来的动力,手指已经麻木了,还在坚持。她笑笑说:共产党员就得冲锋向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啊,不能在环境面前低头,更不能在大众面前丢党的脸。
李东荣年轻能干,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同时也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大的孩子刚刚上学,小的刚刚四岁,但却没有丝毫的犹豫,顾大家舍小家,放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大家一起,抗战在疫情一线,让张可富深受感动,为有这样的队友而自豪。
记得有一次下户测核酸,一共有75个密接者需要采集,张可富和李东荣护士长爬了10多栋楼,走了4个小区,完成任务,脱下防护服时,全身已经被汗水湿透了……。其实,面对辛苦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那些不理解核检意义、不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的人,他和同事在采集核检样本的时候,如果遇到有情绪的个别群众,他们都是尽力去解释,国家之所以下这么大的成本,竭尽全力去维护全民健康的付出和意义。
疫情面前见真情,疫情让他们心相连。疫情结束之后的许多日子里,留在记忆里的,有筋疲力竭的疲惫,有克服困难的喜悦,更有潍城干部群众传递的温暖。
潍城区委区府及北关街道的领导傅书记,看着医务人员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疼在心里,急在心里,排除困难,调配赶制了一批保暖服,在3月15日这天,给抗战在一线的我们每人送来了一件,抵挡了寒流,温暖了我们的身体,也温暖了医护人员的心。
记得有一次,一个年轻妈妈领着一个4岁男孩,送来6包热牛奶:“叔叔、阿姨暖暖手,快趁热喝了。”稚嫩的童声让人心醉,心里暖暖的,恨不得当着孩子的面喝了,但工作还没有完成,防护服不能脱,不能马上喝,只能连声说:“谢谢小朋友,谢谢小朋友,叔叔过会儿就喝。”疫情考验了我们国家的医疗能力,也让下一代也在疫情中得到了成长。
潍城干部职工的严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他分配到一个工地核酸点去取样核检,当时工地上有工人有四百多人,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形式比较复杂。北关的傅书记亲自在现场调度,每个参加核检取样的人员必须保持三米的距离,要求不能漏掉一人,当时上边制定的要求是间隔一米。
大事难事看担当,在北宫街居委会时,他和李东荣护士长,石埠子卫生院的刘艳萍和李丽群,4人一组,刘护士是刚毕业的学生,除了他是一位男性,她们三位都是女的,但巾帼不让须眉,不慌张,不抱怨,吃苦耐劳,始终坚守岗位,没有丝毫犹豫。他对身边这些无怨无悔的同行心生敬意,由衷钦佩。
经过12天艰苦奋战,张可富和同行胜利完成新冠核酸检测任务。这十来天基本上是迎者朝阳出发,披星戴月而归。
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在潍城抗疫的日子,他们和北宫、北关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因为多日的工作接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付出就有回报,已记不清多少次自己听说过多少遍的“谢谢”,也记不清面对过多少张笑脸,总之潍城的人民感恩也为他们的辛苦注入了力量。
这些关怀,这些感恩,无时不激励着我。
回到单位不久,没想到无情的病毒竟然突降到了家乡安丘。
年4月4日,安丘出现疫情告急。安丘市政府招待所隔离点急需防疫人员,疫情就是命令,张可富又积极报名,义无反顾的二次到了抗疫一线,进驻到隔离点工作。
核酸采样、一天三次消杀,终末消毒……相比第一次在潍城的全民普检,隔离点的工作更繁重、多了一份危险,因为每天接触的都是密接、次密接者,及中高风险区返安人员,没水送水、饭点送饭,除了每天消杀、医疗废物运送、核酸检测,还要接送被隔离人员、处理卫生整洁,物资供应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工作,还要注意加强自己的个人防护能力,让每个同事都高速运转,时间上没有了上下班的概念。
庵上中心卫生院于世超是这个组的组长,张可富和安丘精神卫生中心褚高飞、柘山中心卫生院宿缘、医院王海峰、石埠子卫生院李磊,6人一组,有时夜间22点接收隔离人员,有时凌晨2点接收隔离人员,大家都没有抱怨过一句。
避免感染,减少疫情的扩散,最大限度的防止疫情蔓延。隔离点的群众,大都没有经历过这一切,焦虑和担忧让他们难以平静,除了医护和服务,遇到个别情况,他们总是尽力安慰,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来解疑答惑,使他们情绪稳定下来,意识到防控疫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科学做好防护,顺利渡过这段不平凡的日子。
防控疫情是一场不能懈怠的赛跑。记得有一次,隔离点接收了一个脑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人,他们是用椅子把他抬到4楼,日夜照顾他的生活,困难可想而知。连轴转的工作让他们6人都经受了身体上、心理上的重大考验。夜以继日的奋战,让他们生活规律已全部打乱,张可富开始经常失眠,包靠领导郑明明主任知道后,当即为他送来药品。
4月5日,张可富的家属在家不慎腰椎脱位,独自在家无人照顾。他非常担忧,但是在疫区,工作才开始,也顾不了很多,张可富工作的单位白芬子卫生院的领导牛金福院长得知消息后,及医院内治疗,复位后,又送张可富的家属回家去,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对一名医护人员来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两次的抗疫经历,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升了个人在工作中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也有衷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报道:朱晓丽责任编辑:郭磊送审: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