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伤筋动骨天”,道出了骨头的重要性和难修复性。
作为偷走骨量的凶手,骨质疏松对骨的伤害更为猛烈,甚至可能让全身器官受伤。
专家告诉你骨质疏松对身体的伤害,并教你一套储存骨量、强化骨骼的好办法。
受访专家医院骨质疏松专科副主任医师医院骨外三科主任朱志勇医院脊柱骨科主任医师杨德鸿
骨质疏松不只伤骨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常在老年群体中发病,老年女性最为多见。我国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2.1%,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51.6%。
一提起骨质疏松,很多人想到的后果就是骨折。一般情况下,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在椎体、髋部、桡骨远端以及肱骨近端,其中又以髋部骨折最为危险。一旦发生髋部骨折,人就会失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数年内难以完成独立行走等基本生活行动。
但骨质疏松带来的伤害除了骨骼受损外,身体的其他器官也可能受到影响。
生活中常见到一些驼背、脊柱侧弯的老人,这多是骨质疏松引起椎体变形所致。而驼背、脊柱侧弯均有可能压迫心肺,导致呼吸受限、血管受压变形等后果,对人体的内脏及血管健康影响很大。
另外,很多老人反映自己食量很小,这可能也和骨质疏松有关,腰椎骨折导致腰椎变短,从而压迫了胃;膈肌丧失了上下牵拉的功能,从而导致肠胃功能的下降。
骨质疏松分3类
由于骨质疏松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忽视。这种病主要有3个临床表现:
腰背酸痛
它是骨质疏松的最常见症状,初期是从安静状态到开始活动时出现,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
个子变矮
这主要是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身高缩短3厘米以上需考虑骨质疏松的可能。
骨折
即使没有明显的外力作用也可能骨折。
此外,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以下几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这是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又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发病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特别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致使骨吸收增加更为明显;
人体内调节钙代谢的激素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骨吸收增加;
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可致消化功能下降,常存在营养吸收障碍,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影响骨代谢;
户外运动减少、阳光接触减少,导致维生素D不足。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多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诱发的问题。如老年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抗凝药、质子泵抑制剂或强效利尿剂等,易引起药源性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质疏松,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伴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
骨质疏松与许多因素相关,据报道,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年龄、体重、身高等均相关。其中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体重指数也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其中以年龄与骨密度相关性最高。
因此,不能单纯判断“小个子、小骨架”的人更容易骨质疏松。
1分钟测出你的骨质疏松风险
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需要测定骨密度值。骨密度由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
当骨密度降低程度达到或超过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均值2.5个标准差时,可诊断骨质疏松症。降低程度介于1~2.5个标准差之间者为低骨量人群。
以下问题可以帮助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进行自我检测,任何一项回答为“是”者,则为高危人群,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建议到骨质疏松症专科门诊进行骨密度检查,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伤到骨骼?
2.您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激素类药品吗?
3.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3厘米?
4.您经常过度饮酒吗?(每天饮酒2次,或一周内只有1~2天不饮酒)
5.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6.您经常腹泻吗?(由腹腔疾病或肠炎引起)
7.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性欲缺失这些疾病?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龄、低体重女性尤其需要注意骨质疏松症。医生常用“瘦小老太太”来形容这类高危人群。
此外,缺乏运动、缺乏光照对年轻人来讲,同样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做好3点,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虽然是一位看不见的杀手,但避开它的魔爪也有据可循。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建议在生活方式上做以下改变。
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体骨骼的发育经过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及成人早期等生长阶段,20~40岁全身及局部骨骼单位体积的骨量到达顶峰。
随后,骨量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峰值骨量越高,老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就越小。
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应开始预防骨质疏松症,以获得最佳骨量峰值。同时,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