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脱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骨医小灶丨儿童尺桡骨骨折入门篇
TUhjnbcbe - 2021/12/31 15:20: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9047.html

儿童尺桡骨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无论骨折发生在哪个平面,多数骨折无需切开复位内固定。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扭转暴力均是导致儿童尺桡骨骨折的常见原因。

随着医学的细致分科,部分儿童尺桡骨骨折采用了手术治疗。并非说手术治疗不好,而是在很多情况下,非手术治疗,不增加患者的痛苦,不增加损伤,安全有效,应为首选。

本文介绍了尺桡骨的相关解剖、受伤机制及诊断和常见分型。

一、相关解剖

桡骨

桡骨体呈三棱形,上窄下宽,可分为三缘两面。前面上部凹陷狭窄,为拇长屈肌附着部;下端宽大平坦,旋前方肌附着;中上1/3处,有滋养孔。后面上部光滑有凹陷,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附着,下部圆突宽大。外侧面凸起,上部有旋后肌附着,中部有一卵圆形旋前肌粗隆,旋前圆肌附着。下部光滑。骨间膜介于前后面之间,上起自桡骨粗隆后援,,向下分为两支,分为尺骨切迹的前后缘。骨间缘上部纯圆,下部较锐利,是骨间膜的附着点。

桡骨近端、远端均能旋转,其本身向桡侧突出约9.3°,骨髓腔呈倒置漏斗状,远端1/3为斗,较大。此段骨折使用髓内针较难获得稳定;近端2/3位漏斗柄,中1/3被弧度形成两个平面,非常狭窄,髓内针穿入较困难。中1/3借弧度与尺骨维持骨间隙,因此桡骨的解剖结构一旦发生破坏,将使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2.尺骨

尺骨干上部呈三棱柱状,下部呈圆柱形。分为三面三缘。前面上部宽大凹陷,为指深屈肌的附着部;下部狭窄而凸隆,有旋前方肌附着;中部稍偏上有1-3个滋养孔,内有滋养动脉为尺骨提供营养。后面向后外方有肘肌附着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及示指伸肌附着。骨间缘位于前、后面之间,上部显著,向上移行为旋后肌脊,下部渐渐变不明显。前缘圆钝,介于前面和内侧面之间,有指深屈肌肌肉附着和旋前方肌附着。后缘位于内侧面和后面之间,上自鹰嘴,下至尺骨茎突,有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附着。尺骨全长较直,髓腔适合髓内针固定。

尺桡骨向背侧有生理弧度,约6.4°,桡骨骨折引起骨干缩短,尺骨骨干有引起桡尺远端关节脱位的趋势。如尺骨骨折引起尺骨干短缩,则桡骨骨干有引起桡尺近端关节脱位的趋势。

前臂在外形上上粗下窄,因上部是肌肉的起始部位,主要是肌腹,显得宽大;向下变为肌腱,逐渐细小。前臂掌侧肌肉较背侧发达,尺骨全长,从鹰嘴至尺骨茎突,均可明显触到。桡骨头在肘后区的小窝中可清楚的摸到,该窝位于鹰嘴的外侧及肱骨外髁的下方。桡骨头稍下为肌肉覆盖,但桡骨以下可被触及,一直到桡骨茎突。

3.前臂肌肉

前臂肌肉共20块,分为前后俩群。前群起自肱骨内上髁,主要为屈腕、屈指、前臂旋前,共9块。后群起自肱骨外上髁,主要伸腕、伸指及旋后,共11块。

前群肌肉分为两层,浅层由桡侧至尺侧包括: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深层由桡侧至尺侧包括拇长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前臂背侧肌肉分浅深两层,浅层六块,深层5块。

浅层:由外向内:桡侧腕长伸、桡侧腕短伸、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

深层:由上外至内下: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上述前臂尺桡骨的特点及前臂的肌肉特点共同维持了前臂的功能,并在前臂尺桡骨骨折时,根据各自的生理特点,配合外伤的暴力性质,决定了前臂的骨折的严重程度及骨折的移位方向,并对骨折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熟知前臂的解剖特点。

二、受伤机制及诊断

儿童尺桡骨骨折,多因儿童玩耍不慎从高处落下跌伤,跌伤时由于手腕多处于伸直背伸位着地,在跌倒时伴随身体重心逐渐降低,各种应力集中于尺桡骨,造成骨折。

尺骨是相对直行的管状骨,呈三角形。因此有三个面,为前、内、后。桡骨行程弯曲,在近1/3向前突出,中1/3向外侧突出,远侧1/3向后突出。骨间膜连接尺桡骨,旋前旋后时,桡骨和尺骨可以看做是一个关节。前臂的肌肉可分为屈肌、伸肌、旋后肌及旋前肌组。前二组肌肉的牵拉力致骨折后骨折端发生重叠移位,后二组肌肉的牵拉力是导致骨折端发生旋转移位的重要因素。

1.直接暴力:

多见打击或机器伤。骨折为横型或粉碎型,骨折线在同一平面。该类型较为多见。

2.间接暴力:

跌倒手掌触地,暴力向上传达桡骨中或上1/3骨折,残余暴力通过骨间膜转移到尺骨,造成尺骨骨折。所以骨折线位置低。桡骨为横型或锯齿状,尺骨为短斜型,骨折移位。

3.扭转暴力:

受外力同时,前臂又受扭转外力造成骨折。跌倒时身体同一侧倾斜,前臂过度旋前或旋后,发生双骨螺旋性骨折。多数由尺骨内上斜向桡骨外下,骨折线方向一致,尺骨干骨折线在上,桡骨骨折线在下。

尺骨和桡骨同时骨折者占75%,单独尺骨骨折占15%,单独桡骨骨折者占10%。

诊断:

1.明确的外伤病史,伤后前臂剧烈疼痛。

2.前臂肿胀、畸形、压痛、叩击痛,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3.软组织严重肿胀时,应重视神经、桡动脉搏动检查,排除“5P”征,防止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

4.前臂正侧位可明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是否合并关节脱位和关节周围骨折。

三、常见分型:

根据骨折部位及局部肌肉的附着,常将尺桡骨骨折分为近段1/3骨折、中段1/3骨折和远段1/3骨折。(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近段1/3骨折,局部肌肉丰厚,骨间隙狭窄,尺骨骨折较易整复,而桡骨因受肱二头肌肌腱及旋后肌牵拉,易向桡侧、背侧旋转移位,远段则向尺侧、掌侧旋转移位,导致复位困难。

中段1/3骨折和远段1/3骨折时,桡骨骨折线位于旋前圆肌止点以下时,骨折近端的旋前、旋后力量平衡,处于中立位,而骨折远端受旋前方肌的牵拉,呈旋前移位。

由于尺桡骨远折端的背侧骨皮质挤压断端,使骨折呈短斜形、锯齿形。同时肘关节保护性屈曲及身体前移运动的残余扭转暴力致近折端尺偏外(后)旋,远折端相应向桡偏内(前)旋,形成背向移位。

大厨简介:

王明喜

王明喜,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医院骨科副主任,显微骨科主任。擅长各种四肢、骨盆、骨折脱位、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等复杂创伤疾病的诊治;中医药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等。

小编提示:本次小灶分上下两期,下周六(9月12日)将讲解尺桡骨折的治疗方法,敬请期待。

*本文为王明喜医师授权本平台发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查看“小夹板结合石膏和TEN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疗效比较”的视频,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骨医小灶丨儿童尺桡骨骨折入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