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脱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骶骨扭转错位触诊与动作评估
TUhjnbcbe - 2022/2/25 13:45:00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152.html

骶骨在脊柱中如同基石,与腰椎和髂骨间更是存在紧密的关联。当基石扭转不正时,其上的部分也必将偏移来达到平衡。

如果把骶髂关节比喻成一扇门,那么髂骨就是周围的门框,而骶骨则是中间的门。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先处理“门框”,然后再检查和处理“门”的问题。

如果您自己或患者出现功能性脊柱侧弯、骶髂关节的疼痛与紧张、动作中感觉两侧肢体承重与发力不对称,并且在进行了诸多调整后效果均不理想,那么也许该看看是否忽视了骶骨。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探讨,如何通过触诊与动作评估来判断骶骨的扭转错位。

在上一篇文章骶髂关节:步态中的生物力学与认知误区里面,我们讲到,走路时骶骨进行的正常运动是沿同侧的斜轴转向同侧(如下图),同时也提到了,当骶骨发生错位时既可以是这两种生理运动的方向,也可能是另外两种异常情况——沿着对侧轴转向同侧。在走路时,骶骨能否有正常的运动很关键,因为骶骨旋转能促进躯干的旋转,这一点能帮助身体在单腿落地承重的阶段减缓冲击。

(图为沿同侧斜轴转向同侧的生理运动)

如果您很难想象这骶骨沿斜轴的旋转,可以看看下面两个视频。

第一个是沿左斜轴转向左。注意:斜轴是贯穿一侧骶骨基底部和对侧骶骨外下角的直线(也有说法是贯穿S1和对侧S3的轴线),而且上端在哪边,就是哪边的轴。

第二个是沿左斜轴转向右。

通过这两个视频,相信您能看出,沿同侧轴转向同侧时,骶骨整体是向前运动,也就是错位后处于点头位。而沿同轴转向对侧时,骶骨整体是向后运动的,也就是错位后卡在了反点头位。

除了视频里面的两种情况,还存在沿右斜轴转向右和沿右斜轴转向左两个类型。我们把以上四种方向的错位称为骶骨扭转(sacraltorsion)。

我们在谈骶髂关节的时候,应当分清是髂骨在骶骨上运动,还是骶骨在髂骨上运动。虽说我们通常优先处理两侧的髂骨,但如果髂骨处理的效果不理想,则很可能意味着问题出在骶骨在髂骨上产生的扭转错位上。

有人曾经跟我说:一摸骶骨便知道怎么错位的,然后直接处理就可以。

但事实上,仅仅靠骨性标志触诊是根本没法判断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只能通过静态触诊知道骶骨是面朝哪一侧,但并不知道是沿哪个轴发生了扭转。也就是只能知道是四种情况里的哪两种,但并不能精确定位到是哪一种。

这一点跟髂骨的评估类似,比如我们通过触诊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发现两边不对称,只能说明可能存在骨盆扭转——两侧髂骨一侧前旋另一侧后旋,但并确定到底这一侧前旋,还是对侧后旋才是问题所在。因此需要下一步结合动作来评估。

虽说临床经验丰富的高手能靠临床直觉帮助自己快速判断。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按流程规范评估才是正道。毕竟,谁也不知道到底最后产生的是“临床直觉”,还是“临床错觉”。

所以我们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介绍骶骨扭转的评估——静态外观触诊与结合动作的动态触诊。

步骤1:静态外观触诊——确定骶骨转向哪一侧

(1)触诊的标志点:

共四个——左右两侧的骶骨沟和两侧的骶骨外下角。骶骨沟位于髂后上棘内侧,在图中红点处。骶骨的外下角则在粉色箭头处,能够在骶骨尾端靠外的位置摸到此处突起。

(2)为何要触诊这四个标志点?

因为弄清了这四个点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我们就知道了骶骨朝向哪一侧。这就如同我们去触诊两侧的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就知道了两髂骨的位置关系一样。

我们让患者俯卧,然后触诊两侧的骶骨沟和外下角。假如发现了,某一侧骶骨沟更深(靠腹侧),而对侧的外下角更突出(靠背侧),也就意味着此人存在骶骨扭转。

比如下图中,红点代表更靠背侧,粉色箭头则是骶骨转动方向。那么在左上和左下的情况,我们都能摸出,是右侧的骶骨沟更深左侧更浅,而且左侧外下角比右侧更为突出。在空间中想象一下,是不是两者都是骶骨面朝了左,只不过沿着的斜轴不同?

左上为沿右斜轴转向了左侧,左下为沿左斜轴转向了左侧。但是,在触诊中都体现为右侧骶骨沟更深,左侧外下角更突出。因此,才必须进行下一步——动态触诊的评估。

简单结论:

1.摸到一侧骶骨沟深和对侧外下角突出,意味着存在骶骨扭转。

2.但我们只知道骶骨转向了哪侧,不知道沿着哪个轴。

可是,如果摸到同侧骶骨沟更深,而且同侧外下角更突出呢?如果是这种情况,属于骶骨另外的错位类型——单侧屈曲或伸展。这个我们以后再谈。

步骤2:动态触诊——确定骶骨扭转的斜轴在哪侧

操作很简单,还是在俯卧位,我们把手指放在左右两侧的骶骨沟。然后让患者用肘撑起身体,用双手托住下巴,保持整个腰背部是放松的。再去对比两侧骶骨沟深浅的变化。如果发现某一侧能够由浅变深,那么这一侧就是骶骨扭转所沿着的斜轴,无论之前这一侧是较浅还是较深的一边。

下面解释下原理。骶骨和腰椎之间的运动是协调一体的,当我们俯卧并撑起身体,也就是腰椎伸展的时候,会带动骶骨点头(或者叫骶骨的屈曲)。而骶骨点头时,正常情况下,你会触摸到两侧的骶骨沟都由浅变深。

但如果发生了扭转错位,某一边的点头运动就不能自然发生了,就会观察到一侧能变深,而另一侧则不能。

比如下图是骶骨沿右轴转向左(红点代表更靠背侧)。静态触诊会发现右侧骶骨沟更深,左侧外下角更向背侧突出——即面朝左。然后动作测试中,会发现右侧从原本较深的位置变得更深,而左侧并未变深。则右侧为扭转所沿着的斜轴。也就是骶骨错位是左侧卡在了更浅的位置——骶骨整体发生了向后反点头的错位

所以,如同前面两个视频下面说过的规律:沿同轴转向对侧——沿着右轴转向左,或者沿左轴转向右的两种情况下,骶骨的错位整体上是在反点头位的。也可以说,骶骨扭转时朝背侧的反点头方向错位,引起了这一侧的骶骨沟更浅。

而另外的情况——沿同轴转向同侧,则骶骨扭转错位时是向前、朝向点头位的,因此错位一侧的骶骨沟更深。比如下图的沿左斜轴转向左。此时就是骶骨右侧向前的点头错位,导致了右侧的骶骨沟更深。

简单结论:

骶骨沟变深的一侧为斜轴所在的一侧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我们就知道了:1.骶骨朝向哪边2.沿哪侧的斜轴。这也必然是四种情况里的一种。

如果不想了解原理,只想快速实操,只需记住以下结论:

一侧骶骨沟更深,对侧外下角更突出——存在骶骨扭转,否则可能是单侧屈曲或伸展

确定了是扭转错位后,哪边外下角更向背侧突出——骶骨就是朝向哪边的,但并不知道沿哪个斜轴,所以要进行动态触诊

动态评估中,哪侧骶骨沟能变深,扭转错位就是沿哪侧的斜轴

总之,在实操当中一定要多加练习,手指在触诊骶骨沟的时候力度可以稍大一点,不要被骨骼之上的软组织欺骗,要确保对比的是骨性标志。一开始进行骶骨评估感觉没有信心是正常的,如果真的难以下结论,不妨直接去调整看效果,也就是进行诊断性处理。虽然一开始评估会慢,但熟练后只不过是一两分钟的事情。

前几天大家的留言和私信都收到了,目前有这些备选主题,可以在13号之前投票告诉我,更希望优先更新那篇内容。

课程报名与咨询,可添加助理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骶骨扭转错位触诊与动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