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中医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作为中华民族的原创医学科学,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凝聚着几千年来中国人与疾病做斗争的智慧。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药文化。
商丘广播电视台,医院联合打造大型音视频直播栏目《中医养生堂》每周三、周五14:30分,特别邀请医院名医做客综合广播直播间。
今天下午
医院
针灸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徐守臣
做客FM《中医养生堂》
为大家介绍普及科学的中医养生之道
快戳视频学习一下吧~
专家简介
徐守臣
副主任中医师
针灸推拿科主任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传承人,医院石学敏院士工作站负责人,河南邵氏针灸流派商丘二级工作站负责人,河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刺法灸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商丘市针灸学会会长,商丘市针灸推拿专业联盟委员会主任委员,参研厅局级课题2项,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曾赴天津,广东、上海等地研修深造,曾师从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天津十大名医武连仲教授、芒针名家杨兆钢敦授;擅长"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偏瘫:平衡针、刺血疗法、内热针疗法及董氏奇穴治疗颈、肩、腰、腿疼:芒针,脐针.头针及腹针疗法治疗消化,泌尿系统及神志疾患;热敏灸法调理亚健康及免疫功能低下。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易发人群有哪些人?
小课堂
为什么不干力活也会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本是人类正常的两种运动,有的人体力劳动多些,有的人脑力劳动多些,适当的体力劳动是很好的锻炼,对大脑也起到一定的兴奋、调节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民也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使体力劳动越来越少,甚至几乎不干体力活,转为像城里人一-样的“办公室”工作,家务活儿有家用电器代劳,出门有各种交通工具,平时不参加体育锻炼,甚至连出汗的机会都很少,可他们同样也会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这些人缺少运动,全身的肌肉松弛无力,长期坐着工作使他们的腰背肌群持续牵拉,对腰椎的加固作用明显减弱。前面已经讲过,腰椎的连接靠周围的肌肉韧带的张力,张力减弱,腰椎的牢固性就差。腰椎间盘在突然受到大负荷的外力作用下就容易造成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因此,在现代生活环境下,应该适当参加一些能活动全身的体力劳动,加强全身肌力及肌群之间的活动协调性,尤其是长期坐位工作者、家族中有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有慢性腰痛者,长期在寒冷、潮湿环境下工作者更应注意。
腰间盘突出症的易发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一定的好发人群。
(1)在职业上:前面已经讲过,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于各行各业,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别。纯脑力劳动者比体力、脑力混合型的劳动者高,这与工作过程中腰肌的紧张度有关。另外,与工作时的姿势也很有关系,像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长期弯腰工作或弯腰搬重物的人,由于腰部的局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受力状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就较高。所以,体力劳动者应注意休息,注意腰肌与腹肌的协调性。脑力劳动者应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加强腰肌的协调性。
(2)在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于25~45岁的青壮年,约占整个发病人数的75%。由于这个年龄段是人体体力最好的时期,但椎间盘的退变已经开始,特别是纤维环的退变更早,而腰椎骨质的退变相对迟一些,这种退变的不同步加上这个年龄段的人运动过量较大更容易导致椎同盘的突出。
(3)在性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男性比女性要高,这是因为男性体力劳动较多,较重,腰部的活动范围较大,腰椎损伤的机会也较多;女性因为有不同的生理活动规律,像月经、怀孕、分娩可能影响到腰椎的功能。东方女性温柔安静的天性使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较少,所以女性的患病率也不低。
(4)在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的或过于瘦弱的人都易致腰椎间盘突出。身体肥胖的人特别是腹部过于肥胖的人,除了本身脂肪组织较多,肌肉组织较少之外,腹部重量的增加也加重了腰椎的负荷,从而增加了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身体过于瘦弱的人由于肌肉组织较少,肌肉力量较弱.对腰椎的保护、加固作用较弱,易发生腰肌劳损,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5)在工作环境上:寒冷潮湿的工作、生活环境易导致腰部肌肉的炎症、水肿,影响腰椎的功能,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6)在遗传上:家族中有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患病率比家族中没有此病的人患病事高几倍。这一点在临床上经常被证实,我曾经见过一家三代6个病人。
(7)在发育上:有发育异常的人,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隐裂、椎弓崩解等,都会影响到腰椎的正常功能,给腰部肌群增加额外的负荷,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8)在身体素质上:在临床实践中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往往是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在这些病人中较少有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病,这可能是由于患这些病的人活动比较小心的原因。
预防调护
1.注意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休息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2.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
3.采取正确的弯腰拾物及抱持姿势,避免腰部过分受力。
4.采取正确的坐、立、站姿维持腰椎生理平衡。
5.注意腰部保暖。
6.防止便秘,避免猛烈打喷嚏、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7.加强功能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编辑利华审核袁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