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脱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腰椎管狭窄症的传统保守治疗
TUhjnbcbe - 2022/7/14 17:08:00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管疾病的第2位,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如骨质增生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径缩短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证。腰椎管狭窄症多发于40岁以上的体力劳动者。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腰痛在前屈时减轻,在后伸时加重,腿痛多为双侧,可交替出现,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休息后好转。严重者可引起尿频或排尿困难。出现下肢肌萎缩,腱反射减弱,腰过伸试验阳性。有慢性腰痛史,或有外伤史。不少患者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糖尿病以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一、针灸治疗:

1、取穴:百会穴、病变节段华佗夹脊穴、肾俞、环跳、

秩边、委中、飞扬、悬钟、昆仑。

2、操作方法:百会穴用2.5寸毫针沿皮向后透刺2寸使

针感沿督脉向后放射并且百会穴针柄上插上长25px的自制小艾条,待小艾条燃尽除去灰烬为1壮,每次燃3壮;取双侧病变节段华佗夹脊穴,斜刺向脊柱方向与皮肤成45度夹角,深度达骨最好;肾俞穴采用常规针刺行补法;环跳、秩边穴用3寸毫针,直刺2.5寸使针感向脚部放射,委中、飞扬、悬钟、昆仑按常规针刺,得气后使针感向下肢放射;腰及下肢采用TDP照射每次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5日一疗程。

二、手法治疗:以L4、5椎管狭窄并右侧腰腿痛患者为例。患者端坐在复位椅上,双手自然下垂。术者坐在底部带滑轮可移动的圆凳于患者身后,通过四步触诊法确定L4棘突,术者左手拇指顶住L4、5棘突右侧,令患者右手抱于脑后、左手经胸前置于右腋下,术者右手从患者右腋下经胸前,抱住患者左后肩部。令患者腰部稍向前屈15°~20°,以脊柱应力点刚好在L4、5棘突为宜。令患者腰部右旋,旋转过程中躯干前屈角度保持不变,脊柱旋转扭力应始终在L4、5棘突,术者与患者保持同步旋转,当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与右手依靠惯性反向施加力量,可听到关节弹响声。术者保持施术姿势,缓慢旋回患者躯干。患者伸直腰部,在L3~L5棘突两侧顺着肌纤维走行方向来回摩揉理筋数次后结束手法。复位1个疗程2次,共4次。

三、中药热敷:将三棱、莪术、伸筋草、苏木、透骨草、路路通、艾叶等中草药各20克,放在布袋内,加适量水湿透,放在电热锅加热5~10分钟后拿出,包干毛巾热敷痛区20分钟,每天两次,15日一疗程。

四、中药内服方:秦艽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甘草6g、羌活15g、没药15g、当归20g,五灵脂(炒)10g、香附10g、川牛膝30g、地龙12g。早晚分服,一天一副,连续治疗半个月。

五、中频、微波、蜡疗等治疗。

本病发病多由于肝肾亏虚、骨脉失养,继而感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内外合邪,痹阻经络、筋骨失养发为本病。腰腿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不能约束骨骼和稳定关节,产生骨错缝、筋出槽。以风、寒、湿、瘀血阻滞经络为标,肝肾亏虚为本。穴位的选取主要依据相关经脉的走行和穴位主治并结合臀中肌、梨状肌、坐骨神经等组织的解剖部位确定。以温针祛邪通络、活血化瘀。缓解紧张肌群对神经根的压迫,促进炎症、致痛因子的消散。“其病位在腰椎管及下肢,与肾!督脉关系密切”腰椎管为督脉所过之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与脊里,入脑上巅,百会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温针灸可益气,温经散寒,活血通督,华佗夹脊穴内夹督脉外邻膀肤。《灵枢·经脉》载:督脉之别,别走太阳六贯膏,夹刺华佗夹脊探度达骨既可疏通督脉及足太阳膀肤经气。又可补肾壮骨;肾俞、委中、悬钟补肾壮骨;环跳、秩边、飞扬、昆仑活血舒筋通络“诸穴合用达补肝肾、祛风湿、壮筋骨、益气活血通督之效”,针灸、手法治疗、中频、微波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能明显改善患者腰腿痛,行走距离,马尾神经受压症状,下肢肌肉萎缩改善或消除间歇性踉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腰椎管狭窄症的传统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