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宝宝应该把屎把尿还是用纸尿裤”,很多人意见不一。这个不仅仅是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观念差,甚至一度成为近几年比较有争议的一个话题。
01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把屎把尿
家长一般需要让孩子的上半身处于直立的状态,两手分别抱着孩子的双腿向两侧拉开。
而一岁以前的宝宝,还不会控制自己的G门和尿道的运动,髋关节和脊柱也处于尚未发育完全的状态,不适宜进行把屎把尿。
纸尿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来的产物,纸尿裤的使用,能保护宝宝生殖器,减少细菌的感染。
与传统的尿布相比,可以很好的预防尿布疹的发生。但相对来说,纸尿裤是需要花钱购买的,且较好的纸尿裤价位不是很便宜。
经济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在这方面会存在些许的考量,有些也会因此选择把屎把尿。
02把屎把尿存在哪些隐患?
一、会引起不可逆转的损伤,比如:脊柱侧弯、脱肛等问题。
过早地把屎把尿,会使宝宝长时间处于双腿被迫向两边拉开的状态,因宝宝身体尚未发育好,这个时候容易致使腰椎和肛门受到伤害,造成脊柱侧弯,甚至脱肛。
二、不利于宝宝学会自主排便排尿。
很多家长认为,早点给宝宝把屎把尿,可以促进宝宝自主排便排尿,但其实相反,这会让宝宝习惯于依赖。
自主排便排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给宝宝进行训练才行。
如果宝宝习惯听到“嘘”的声音,把屎把尿才能进行排泄,无疑会给宝宝学习自主排泄带来阻碍。
三、容易造成肌肉拉伤、髋关节发育不良。
太小的宝宝,骨骼发育不够完善,肌肉韧带也是软的,没有发育成熟。这个阶段把屎把尿的话,容易造成肌肉韧带的拉伤和髋关节的脱位。
而一岁之后的宝宝已经基本会自行走路了,这个时候的关节发育足够牢固,肌肉和韧带的发育也基本成熟,给宝宝进行把屎把尿就不容易造成相应的问题出现。
03家长如何帮助宝宝学习自主排泄呢?
认识和选择宝宝专用的坐便器
不能强制性让宝宝使用坐便器,这样的一通操作会给宝宝带来对坐便器的阴影,产生心理排斥。
我们可以把宝宝坐便器放在卫生间马桶的旁边,告诉宝宝坐便器如何使用,让宝宝了解坐便器的功能。
最好的方式是用玩游戏的方式进行,可以更好的引起宝宝对坐便器的兴趣,对将来宝宝使用坐便器自主排泄可以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选择合适的时机
宝宝在排泄前需要把裤子往下脱去部分,同时上衣往上撩起部分,这样会让宝宝的部分皮肤裸露在外。
如若冬天让宝宝学习自主排泄,很容易因皮肤裸露时间过长造成受凉;而夏天又会因天气太热,宝宝在学习自主排便时,会出现烦躁的情绪。
所以最好的时机是春秋天气比较温和的时候。
前期培养宝宝独立使用坐便器的时间,建议是2周岁左右,可以有助于宝宝养成独立排泄的习惯,反复训练半年,宝宝基本就可以自主排泄了。
父母要经常提醒
宝宝在熟睡或者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往往想不起来要去排泄。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尿湿裤子,在培养宝宝独立自主排泄的最初,家长应该隔段时间提醒一下宝宝该去尿尿了,或者是询问宝宝要不要拉粑粑,最好是采用无声式的提醒。
比如:把坐便器放在宝宝容易看见的地方,这样宝宝看见坐便器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自己要排泄了,坚持几天,就会发现宝宝在逐渐适应自主排泄了。
耐心、鼓励
在宝宝尿湿裤子或者粑粑拉在裤子里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忍住自己的火气,耐心的安慰宝宝,并且鼓励宝宝,树立宝宝自主排泄的信心,而不是对自主排泄产生阴影,排斥,继续依赖家长。
过早地把屎把尿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发育,当宝宝的身体机能发育成熟时,我们应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