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摸出骨缝间1-2毫米的细微错位,这甚至连影像学检查都很难发现……医院骨三科主任杜双庆,仅凭一双能正骨的手,让无数患者免去了手术之苦。
杜双庆是首届河北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清宫正骨流派学术传承人。今年,他还被河北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评选为“河北大工匠”。据悉,这是自评选五年来,全省中医界产生的首位上榜者。
杜双庆
河北中医界的大工匠
正骨手法,是中医伤科的四大治疗手法之一。简单说,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伤处,用双手通过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等多种方法,将患者骨折、脱位或错位的部分进行整复。
从医30余载,杜双庆凭借深厚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潜心研究并完善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骨伤科治疗方略,以及诊断、判断方法。方略效果显著,使众多患者免去了手术之苦,更是极大降低了病患的医疗费用。因正骨技术深受广大患者认可,目前其年门诊量超过人次。
如今,杜双庆在学术界荣誉颇丰,被评为首届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届石家庄市德艺双馨好医生,兼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医疗机构联合会中医正骨联盟主任委员。
对于被评为年度河北省大工匠,杜双庆觉得,这不单是个人荣誉,医院、为骨伤学、为中医药赢得的荣誉。
亲身感受正骨的神奇
从一名普通的医学生,成长为骨科带头人,源自于杜双庆的亲身经历。
初中踢足球,杜双庆扭了脚,拍片子显示没事,但脚还一直疼,面对西医提出“静养”的方案,杜双庆家人不太认同,又带他去找身为中医的老姨夫。“只用手‘拽’了一下,我下地走路就不疼了!”杜双庆说,他亲身感受到了中医正骨的“神奇”,也为他此后走上探索中医正骨奥秘之路打下了基础。
杜双庆以远超一本线的成绩考入河北中医学院,毕业后,顺利留到医院外科工作。当时,随上级大夫终日忙于手术,他熟练掌握了人体解剖学,并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医理论知识的理解。慢慢地,他脑中形成了一张清晰的人体结构图,哪儿是“闸门”,哪儿是“开关”,哪儿是“螺丝”,他见到病人,便可直击关键。
年,他正式进入骨科工作,除继续开展手术治疗外,对于一些愿意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他会在征得病人同意后,为其辅助正骨治疗。此时的杜双庆,已在不断利用休息日,回老家向老姨夫学习正骨之术。深耕不缀,他的中医正骨技术越来越高。
哪有轻易而来的绝活
如果你仔细看杜双庆的大拇指,就能发现外侧比内侧略高。当然,这双比影像学检查还厉害的手,可不是白来的。
“我们反复练习,并为患者触诊,主要是靠大拇指外侧的反复摩擦感触。技术的成长,必然要经过疼痛、脱皮、裂口,好了再疼、再脱皮、再裂口,反反复复,尤其学习初始时会使拙力、蛮力,最后会形成一个大茧子,导致了大拇指外侧明显比内侧高。”杜双庆说,等正骨技术有了一定水准之后,才会使用巧劲儿,手形才会逐步恢复。
正骨手法是一项专业技术,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反复手法训练,才能做到“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如今,杜双庆运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成立了以“中医特色正骨疗法”为定位的骨科,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骨关节炎、腰椎椎管狭窄、肩周炎、胸椎病等脊柱损伤退变性疾病及脊柱相关疾病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让患者免去手术之苦
“正骨来源于民间,也应造福于民间。”这是杜双庆一直遵循的治病理念。
他凭借一手绝活儿,治愈无数患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对他赞不绝口。年,裴艳玲突发腰椎间盘突出,下肢活动受限,当时距离其参演“第十四届中国戏曲节”只有8天。医院求治,得到的答复都是“必须手术”,可表演不能耽误,杜双庆应邀诊治,经过触诊,结合X光片,通过双手一按、一扳、一扭,裴艳玲症状当即缓解,随后顺利登上戏曲节舞台。
“唯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擦亮中医药这块金字招牌,让古老的中医药历久弥新。”杜双庆认为,数千年来,中医骨伤学在理论、诊断、治疗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是祖国医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如今,骨伤三科已成为河北省重点中医专科,医院评为先进科室。杜双庆表示,未来其将继续加大学习及科研工作力度,致力于中医骨伤学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燕都融媒体韩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